欢迎访问 南方教师在线

首页 > 优秀成果 > 教学理念 > 正文

信息技术服务教还是学(二)

时间:2016-09-14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远程中心 点击:8102次
 

本期主持  王占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教育”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过度使用信息技术,也使课堂教学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一线教师该如何合理、恰当地使用好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到底服务于教还是学?

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

课堂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颖性,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如果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空有华丽的“外壳”而没有鲜活的“灵与肉”,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起不到雪中送炭的功效。

信息技术充其量是一种传播媒介和传递方式,而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应该是引导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路径、学习习惯和学习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教学相长中习得一种理想的学习和生活互通的价值观念、生存态度和做事风格,以此优化学生的品性和品质。只有真正明确了课堂教学目的,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使用和把握信息技术在课堂的作用。

既然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课堂辅助性工具,那么,在教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服务学生的学,尽可能地使用其功能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途径,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现代技术的亲近感。当然,只有把“教”“学”“做”合为一体,才能获得真正的突破。(江省苏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朱静江)

让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但不能过度。比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件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样做看似先进,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课件中插入了几段音乐和许多图片,看似热闹,实则多余,学生被音乐和图片所吸引,个人的思考力就会下降。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靠眼花缭乱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那样做,可能就显得舍本逐末了。(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马剑)

技术是奴仆还是主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一线教师充实教学内容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开辟了路径。我的学生身在农村,阅读量少,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导致语文活动课上起来举步维艰。我从互联网下载相关视频给他们看,给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

互联网可以弥补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不足,但在教学中切不可越俎代庖。我看到有的教师在语文公开课上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展示过多的图片和动画,美其名曰“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文本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的,如果这样形象直观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能力会被慢慢扼杀。如此喧宾夺主,得不偿失。所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断不可无所甄别,“互联网+”应该是教学的奴仆,绝对不能成为主人。(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榆树小学孙永林)

技术不能取代师生互动

相信许多教师做课件时,都会精心地将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按流程设计进去,然后在课堂上就可以“请看大屏幕”了。课件的这种设计会导致两个缺陷:一方面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必须将课堂的进程限制在课件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课件的设计进行,当学生生成其他问题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到流程;或者学生没有展示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就只好用“大屏幕”代替学生回答。另一方面,课件的内容过于饱和,教师一直在按鼠标,教师关注学生的时间少了,与学生互动的距离就远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师生的交流互动是课堂的生命力,不能让过多的“大屏幕”削弱了课堂的生命力。(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商城小学施乐旺)

文章来源网址: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16-04/06/content_101407.htm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现代教育服务品牌